新近規劃的硅基新材料產業園在沭河河畔拔地而起,一個嶄新的“沂蒙硅谷”磅礴起勢。2024年,臨沭縣硅基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26.3億元,利稅1.71億元。
臨沭硅基產業,橫空出世。這一“空降”產業如何落地生根、開枝散葉?臨沭縣瞄準產業中游市場“藍海”,以賽道細分戰術進場,以科技追求高端,以園區集聚動能,打造硅基產業高地。
“三班倒,連軸轉,人歇設備不歇,馬不停蹄地趕工,產能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。”在科翰硅源公司廠區,行政經理李采虹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。
2024年,科翰硅源公司投資1.4億元建設的年產30萬噸高純納米二氧化硅系列及衍生電子膠產品項目,進行數字化、智能化擴能及產業鏈延伸,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,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轉型升級。目前,公司正在進行二期項目規劃,深耕細分領域,以差異化產品搶占高端市場,提升國際競爭力。
和科翰硅源一樣,臨沭縣硅基企業在各自的市場賽道上,各打自主的“拳頭”產品,實行差異化發展,不僅理順了臨沭產業發展秩序,規避了無序競爭,還在“專精特新”的發展方向上,培育出一批“單項冠軍”。
比如,山田新材料公司碳化硅陶瓷年產能達1萬噸,其中碳化硅陶瓷輥棒的市場占有率為40%,位居全國第一;科翰硅源采用的??溶膠凝膠法等3項技術,國內唯一、世界唯二;金蒙新材料公司生產的車用顆粒捕集器,顆粒尾氣捕集和凈化效果達99.6%以上。
臨沭硅基新材料產品賽道各擅勝場:碳化硅粒度砂、碳化硅微粉、碳化硅陶瓷、二氧化硅新材料等,不一而足。僅碳化硅陶瓷產品就涵蓋冷風管、方梁、舟托、舟盒、噴火嘴等幾十種,能夠滿足不同行業企業的要求。
隨著中游市場的漸趨飽和,臨沭硅基企業紛紛向下游產業要發展空間,以碳化硅微通道反應器為代表的下游產品開發,拉開了更新市場賽道的大幕。
下游產品開發攻堅,金德新材料公司“再下一城”。他們的碳化硅微通道反應器研發,從研發設計、原料生產、加工制造到整機裝配,實現了一體化白剛玉,解決了傳統反應器中的傳熱、傳質等工藝難題,尤其適用于高效快速反應過程,能夠生產出全國最大的500毫升反應器。
臨沭硅基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“線圖”顯示,頭部企業瞄準產業鏈尖端,向軍工、鋰電、光伏半導體等應用領域進軍,不斷開辟新的市場賽道。
臨沭不產一粒硅砂,卻成為全國硅基新材料產業高地。無硅而“谷”,底氣何來?
在山東金微納米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,一臺臺自主研發的設備正在高速運轉,生產出納米級微球材料。“我們是國內唯一一家能生產出納米級微球材料的企業,攻克了35項‘卡脖子’技術,打破了國外技術,實現了裝備、工藝自主可控。”該公司負責人胡順平自豪地說。
據了解,多年來我國無法生產納米級微球材料,最大堵點就是沒有自己的生產設備和工藝。為此,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材料研究院,解決了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這一世界性難題,自主研發出國內首臺(套)裝備,打破了國外壟斷,填補了國內空白。
近年來,臨沭縣把科技創新作為硅基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,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加強與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突破關鍵核心技術,開發高端產品,搶占市場制高點。
攻克“卡脖子”技術,二氧化硅溶膠打出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。科翰硅源公司自主研發的3-200納米高純納米二氧化硅以及非球形鏈狀納米硅溶膠,作為芯片基礎制造的CMP拋光液,打破了國際壟斷。
二氧化硅溶膠前沿,得益于科技創新。科翰硅源和上海交大、??濟南大學等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,有2名博士??常駐企業,目前公司能夠生產400多種規格型號的硅溶膠,??可廣泛用于芯片拋光、??航空航天、耐火材料和精密鑄造等各個領域。
全縣層面上,臨沭縣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庫,引導企業加快建設技術創新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、企業技術中心、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,提升創新能力,實現了產品直供高端市場。
據山東金蒙新材料公司的馬林介紹,該公司的碳化硅噴膜鍍層產品,不僅直供華為芯片散熱機板,而且每年向蘋果公司供應白剛玉產品,公司生產的高純納米球硅材料已進入華為半導體采購目錄,應用于麒麟芯片的封裝填充,高純納米球鋁供應于比亞迪鋰電池隔膜涂覆,成為國內高端納米材料產業的引領者。
“一枝獨秀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。”臨沭縣委縣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,錨定“打造臨沂東部產業新高地”總體定位,把硅基新材料產業園和光電電子產業園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,引導企業向園區集聚,完善產業鏈條,增強配套能力,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材料。
硅基材料產業園金微納米項目總投資12億元,其中一期投資6億元,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。項目達產后,可實現年產4萬噸高純納米微球材料,年銷售收入25億元、稅收1億元,新增就業崗位200個。
項目入園,集群發展,臨沭縣向空間集聚尋求新動能。縣里專門規劃了8個縣級產業園區,針對新材料新能源產業規劃了光電產業園和硅基材料產業園,按照特色化、差異化發展思,明確招商主攻方向,充分發揮出園區對產業發展的承載、培育、集聚作用。
“臨沭縣將充分發揮園區以產聚才,以才興產的作用,串珠成鏈,聚鏈成群,力爭到2027年,把全縣硅基新材料產業園打造成魯南最具競爭力的硅基材料產業園,進入省級特色產業集群。”臨沭縣委常委、副縣長岳磊信心滿滿地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