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臺北5月15日電 花蓮縣秀林鄉崇德考古遺址近日首次發掘出土宋代銅幣。花蓮縣文化局據此推測,當地在宋代與貿易頻繁。
綜合中時新聞網、《聯合報》等報道玻璃噴砂機,,崇德遺址是第一個發現黃金制品的考古遺址,距今約1300年。花蓮縣文化局自2016年起先后在該遺址3處土地進行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,陸續出土獸骨、魚骨、具精美紋飾的陶罐及各式石器等珍貴文物。
曾參與崇德遺址發掘的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助理姚書宇撰文指出,崇德遺址所在地據傳曾是產金地,日據時期開展過沙金礦業調查開采,過程中發現了地底埋藏的陶罐、金制品、人骨遺留等,由此受到研究者關注。
近日在該遺址開展的發掘工作中,首次有宋代銅幣出土,上有“熙寧元寶”字樣玻璃珠,推測是北宋宋神在位時通行的貨幣。花蓮縣文化局局長吳勁毅介紹,宋代錢幣也曾在花蓮壽豐鄉鹽寮村的嶺頂考古遺址地面拾得,當時曾引發疑問,相關錢幣是后世遺落當地、還是確為出土文物。此次發現的宋代銅幣確定為出土文物,可推論宋代與貿易相當頻繁。不過,目前島內對此尚未有深入研究。
崇德遺址近期出土文物還包括玻璃環殘件、瑪瑙珠等珍稀物品。據悉,相關出土文物將在整理后放置于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典藏,研究者也將進行系統研究。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 舉報郵箱: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:86-10-878266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