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開泰集團積極開展“電子商務+銷售網絡”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,憑借專業的研發技術團隊等優勢,在不景氣的市場下連續三年銷售收入、利潤每年增長15%—20%。同時,該公司還將收購Blastman公司,引入工業噴砂機器人,全部自動化操作,填補國內技術空白。
在山東開泰集團的展廳內,大眾網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幾行字: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進步而做精做強,大膽使用新技術、新思想、新材料,寬容失敗,鼓勵創新……這些文字展示的是開泰人的。山東開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成民在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時說,該公司成立于2001年,經過不斷地發展變化,現發展成為一家集科研、開發、生產、安裝調試、售后服務于一體的國內最大的拋丸機械、金屬磨料、耐磨配件及防腐蝕新材料專業生產商,也是一家提供全方位拋丸、噴砂工藝解決方案的供應商,產品被廣泛應用于船舶、集裝箱、鑄件、鍛件清理、鋼結構防腐等行業。
近幾年市場經濟下行,給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,但并未影響開泰發展的腳步。吳成民告訴記者,盡管市場不景氣,但山東開泰近三年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仍以每年15%—20%的速度增長。說到原因,吳成民介紹,首先山東開泰用了近5年的時間,打造了一個完整的銷售網絡,現在全國有15個銷售分公司和65個辦事處,同時利用“電子商務+銷售網絡”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經營,海外公司的銷售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;因章丘有很大的廢鋼集散地,該公司收集原材料要優于其他企業氧化鋯珠,,還有一定的生產成本優勢;山東大學材料學院是全國唯一一家研究金屬磨料的大學,山東開泰與其進行深度產學合作,為企業的技術和人才提供了保障。“我們利用5年的時間,打造了有120人組成的技術研發團隊,國內、國際的同行業的企業不具備我們的專業技術優勢。”吳成民說。
記者了解到,在發展過程中,該公司把加強人才建設作為一項企業戰略來抓,把校企合作作為人才機制建設的重點工作,到目前為止,該公司已與大學、山東大學、濟南大學、山東建筑大學噴砂機械、山東理工大學、山東交通學院、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,探索出了一條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新模式,既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,也為該公司提供了人才需求平臺。
談到公司還有哪些困難時,吳成民表示,他希望在技術性創新研發方面,國家能給予更大的扶持力度,同時國有政策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傾斜力度。“雖然公司每年都在發展技術工人,但仍有10%左右的缺口,技能工人不足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。”吳成民說,雖然技能工人也有很好的晉升渠道,工資也挺高,但受影響,很多人不愿干工人。
談到下一步的發展計劃,吳成民告訴記者,山東開泰集團現正在收購的Blastman公司,這是一家專業生產工業噴砂機器人的企業,各個工序都是機器人自動化操作,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,噴的質量更好,工人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。“現在國內還沒有自動的噴砂機器人,引進該技術后將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。”吳成民說。